游客发表

申家友:用行动赢得群众好口碑

发帖时间:2025-04-05 03:09:51

但是中国的社会科学家对这些都没有兴趣。

第三,中国古代的政府是士人政府。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尽管不全是贤能之士,但能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

申家友:用行动赢得群众好口碑

对于能力差的帝王,官僚主导则成为定势。钱穆先生指出科举制实在是中国传统政治里最值得注意的一制度。熙宁三年神宗正式接受了‘共定国是的观念,则象征着皇权方面对这一基本原则的认可……‘同治或‘共治所显示的是士大夫的政治主体意识。儒学反对专制主义,却不反对君主制,由于社会历史以及儒家自身的局限性,未能有效地防止君主制向专制主义的滑落,自身也是受害者。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

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向往中国的理性道德。他们主要为社会提供一套是非观价值观,并以之作为限制皇权的武器,这便是他们所共同尊崇的道。他还出版书刊,创作性情歌曲、性情话剧(名为诚剧),为现代人的成长提供多方面的精神资粮,锐意以传统的学问来解决现代人的生命困惑,使人的内在性情得以复生,让无数人和无数家庭,在这个价值虚无,道德沦丧,精神危机的时代中,重新体会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寻回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信念。

这其中最主要的是继承了儒家的讲学、教育传统。今天,法住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民间文化教育机构,有人视为持续的奇迹,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种可供参照的新模式,我认为这是儒学与中国文化复兴的一种社会化模式。又提出以如实观观念为主线,建立新的佛教诠释系统(参看《如实观的哲学》,1988年)。进一步,霍先生在确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对西方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与批判,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孟子》更着意显发者,在践履工夫,以行动证成,这恰恰对治现代人困于繁琐的资訉,空有许多知识,却失去了动力的时代弊病。霍韬晦先生生长在国家遭遇侵略,民族饱受欺凌的时代,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花果飘零,儒学游魂飘荡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在灾难中崛起,中国文化的涅槃中复兴的时代。

申家友:用行动赢得群众好口碑

主要原因就是他想所说不如多做,应该身体力行,躬行实践,为儒学开创出一条新路。以天地学立场讲《老子》,以逍遥学立场讲《庄子》,对治现代人困于制度、规则、现实的心灵困惑与迷茫。具体途径是由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到企业教育,由开办幼儿园、小学、中学到研究院。(《性情文化》第五期) 性情教育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的本质特征,是唐君毅先生对儒家教育一个正本清源的诠释,经过霍韬晦先生的发挥,认为中国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主体上都是性情文化。

喜耀生命课程的教育理念核心是性情教育。逝者如斯夫,30年的时光象河流一样流过去了,法住机构在太空中、地球上、在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行迹。亦即建立现代佛学,具体成果见佛学核心概念之现代诠释(收入韦政通主编《中国哲学辞典大全》,1983年,台北)、《佛学》(上下册,为当代第一次精选佛教重要文献作现代诠释之作品,1983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安慧三十唯识释原典译注》(明、清以来第一本译自梵文佛典。这种教育就成为一种生命教育、文化教育,爲了扩大这一教育理念的影响,使更多的人受惠,所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他即筹划出版《性情文化》杂志,但困难重重,直到2002年才得以实现。

以攻略学的立场讲《孙子》,用于商业社会,极有启发。按照霍先生的解释,法住是文化的永不死亡义,因此一切有价值的文化,均应任持,明知艰巨,亦当拍马向前。

申家友:用行动赢得群众好口碑

生命教育一定要找到它的根,这个根就是每个人本真的性情。30年前,一介书生放弃了大学优厚的待遇和优雅的环境,心中不忘恩师的教诲,走出象牙之塔,在被称为文化沙漠的香港办起社会化的文化教育机构,成功地创造了中国文化复兴的社会化模式——这就是霍韬晦先生和他的法住机构。

他指出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之根在理性思维,现今重视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甚至沦为颠倒的功利主义、科学主义,指出今后人类的出路必须回归生命,回归东方人文主义,也可以说是新人文主义;现代人一味外向思维,必然愈走愈远。附记:这是2012年4月特为霍韬晦先生创立法住文化30年撰写的一篇短文,惊闻霍韬晦先生于2018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特在《中和书院》公众号发表此文,以资悼念。这一课程继承发扬孔子的因材施教,禅师的棒喝对应等教学方法,抛弃学院式的教法,透过活动、反思、啓发、深化来进行,旨帮助学员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帮助学员解开生活上、工作上、感情上、心理上和思想上的矛盾、困惑、纽结,重新焕发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走上健康快乐的生活道路。这篇文章,可说是他决心投入建设新儒学事业的宣言。1980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重构禅学之实践方法,领导学员修习自在禅及初心禅。

同时指出:中国的政治理念为德治与礼治,而非世人所误认之人治。早在1990年,他就在出席台湾《鹅湖》及国际中国哲学主办的第一届新儒学国际会议,提交走出学院,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从生命和存在感受中发掘资源,具体工作不妨办学、办报、组织出版社、重建新礼乐、参予宗教节日、文化节日之活动,敬老祀祖、创建园林、表彰好人好事等,把儒家的价值重新植入社会。

课程以生命成长为中心,以性情教育为支柱,广摄不同领域,包括哲学、佛学、人文学、生命教育、心理、专业、语言、品艺、武术等多层领域,务求带领现代人全方位成长。这种诠释不是纯粹学术的,为学术而学术的,而是注重国学经典与现代社会的结合,能够为现代人提供什麽帮助?能够解决现代人的什麽问题?如他以领袖学立场讲《易经》、《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及《吴子兵法》,对企业界的领导者有很大帮助。

以性情学之立场主讲《论语》达十六年之久,认为性情学才是孔子的精神,也是教育之本、文化之本。他以行动学的立场讲《孟子》,指出《论语》开发人之性情,《孟子》进而点明心性本善,人能成长,即在尽心知性知天。

指出西方自由主义只重消极自由之不足,佛洛姆之逃避自由实为逃避成长。最后,他以生命成长概括东方儒释道三家之精神及宗旨,指出与西方之知识追求明显不同。——韩星2018年6月7日 痛悼霍先生: 仁者情怀智者思想性情教育开社会儒学复兴之路 佛陀慈悲菩萨愿行济世渡人道喜耀生命成长之境 后学韩星敬挽 2018年6月8日于北京 来源:中和书院 公众号 进入 韩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儒家 法住文化 霍韬晦 。霍先生对儒学最大的贡献是重新诠释以儒家为主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

没有政府的资助,体制内的资源极少,但却有任重而道远的承担。在佛学研究方面,他提出如实观研究法,主张从历史、语言、文献、哲学、自身体会等多元进路,探讨佛典,以翻新佛教语言,重新立教。

霍韬晦先生走上这条道路是出于一个现代学人的人文关怀与理性追求。他指出西方文化的成果在知识,并把知识视为普遍价值,而把其余价值归诸个人选择,从而形成相对主义。

如果不去唤醒他的真性情,单是灌输知识给他是没有用的。在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的基础上,他涉猎的范围几乎遍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对诸多国学经典都能够提出自己的独到的理解,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他还提出生命佛学,以突破当代西方、日本佛教学者之知识佛学,使佛教智慧回归生命(参看《现代佛学》,1998年,香港法住出版社)。2012年,法住机构迈进而立之年。法住文化的重要特点是民间性、独立性、自主性、自由性、现代性。佛学研究和修习方面20世纪70年代他就提出佛教思想现代化的观点,主张佛教思想应与现代人生、现代社会结合,解决现代人的问题,使法住于世(《绝对与圆融》,1986年,台北)。

并且围绕这一进路,展开了他和法住文化的各个层面。霍先生凭着个人的人格魅力与道德感召,一路前行,一路创造。

但是,后来他越来越感到学者们这样写论文,开会,争议,费时花力到底有多少意义,对中国、世界、乃至人类到底有多大影响,多少贡献?于是就减少主办和出席各种学术会议。对当代西方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伽达默尔、福山、后现代思潮均有批评,指出当代西方是无力超升的世界。

霍韬晦先生首先是一个思想家,他以自己和民族的生命体验提出生命成长之学,强调这一学问与西方知识进路不同,与别的民族宗教神秘的进路也不同,是中国、东方人源于天地宇宙的有理有情,生动活泼,生活实践的进路。当代国人对人治的理解有偏差,把人治与专制同义看待,其实古代儒家的人治是贤人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毫不冲突。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